全国两会以后,围绕“六稳”“六保”的政策密集落地,与前期全国复工复产各项政策相互响应,宏观政策效果更趋明显,产业链稳定性继续增强。借助经济恢复的强劲势头,地处福建闽中革命老区的三明市氟化工企业将产业链越拉越长。
开拓新局发展赋能
三明市政府利用当地丰富的萤石资源,围绕打造全产业链,把氟作为未来重要的支柱产业培育。三元区现有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三明金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化元福新材料有限公司3家氟化工企业。去年全区氟产业产值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6%。
7月7日,黄砂新材料园安美奇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是三元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招商对接项目,4月25日“云”签约,用时50天实现土地摘牌。项目以邻企金氟化工的精细氟盐为原料,主要生产铝钛硼合金,在三化元福新材料建设项目现场,直径3.5米、长36米不停转动着的回转反应炉,是该公司生产氟化氢的关键设备。“目前,我们依托无水氟化氢原料,已带动昆山立邦、台氟化工等多家企业落地园区。”三化元福新材料有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从原来生产化肥,到采用萤石与硫酸反应制取氟化氢技术,成功转型成为氟新材料企业。
走进三农新材料,花园式厂区内绿树掩映,装置林立。“我们的含氟新材料及配套中间体项目总投资4.6亿元,去年建成投产,通过扩大自用中间体产品产能,每年可以新增含氟新材料产品产能9000吨,综合利用产品10万吨。”三农新材料总经理徐万鑫说。
产业互补协同发展
福建省拥有约1860万吨萤石储量。为把氟产业“小娃娃”培育成名副其实的“金娃娃”,三元区还通过实行“一企一策”、支持技改提升、深化区校合作、完善产业配套、优化营商环境等形式,持续厚植氟硅全产业链发展土壤。
三农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及配套中间体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全氟生产装置、中控系统,突破福建省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瓶颈,并与清流东莹化工、明溪海斯福及金氟化工等企业形成配套,成为贯穿全省氟硅产业链条中的关键节点。
金氟化工以三农新材料为起点,引进五氟化碘及氟氮气、安美奇高端铝钛硼2个项目。“三农新材料生产中产生的氢氟酸纯度只有12%,对他们来说是废品,但对我们而言却是生产原料。”金氟化工董事长左立勇说。该公司选择落户黄砂新材料产业园,原因之一就是和三农新材料形成产业配套。
合作研发激发潜能
科技创新需要通力合作,优势互补,互相激发出创新潜能。三明市政府依托三明学院,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我们要通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氟化工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力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下游精深产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产业链上下游吸引至三明,形成集群效应,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院长李奇勇表示。
研究院针对氟新材料企业技术需求,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如与海斯福公司合作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可替代PFOA表面活性剂,新增年产值5781.7万元;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含氟涂料助剂在永耀涂料公司获得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与高宝矿业合作,将氢氟酸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实现产业化应用等。3年来,研究院共获授权专利25件,转化项目3项,年新增产值2.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