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日|双良集团荣获中国品牌金信学院奖
搜索

中国品牌日|双良集团荣获中国品牌金信学院奖

2021-05-11 来源:双良

品牌

是时代变迁的烙印与结晶

是国家发展的底气与骨气

1.jpg

5月10日,我们迎来第五个“中国品牌日”。今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聚力双循环,引领新消费”,在近日举行的“2021品牌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双良集团荣获首届中国品牌金信学院奖。


品牌建设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对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

2.png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到设立“中国品牌日”,再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我国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升级。“2021品牌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是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中国经济信息社等联合国家广告研究院主办。在"2020年度中国金信品牌发布仪式"上,双良集团荣获首届中国品牌金信学院奖。

3.jpg

4.jpg

中国品牌金信学院奖(简称“金信奖“)以品牌信用为出发点,品牌影响力为落脚点,以GMC品牌发展理论体系(G-政府政策,M-媒体,C-消费者口碑)为支撑,旨在表彰业界最具品牌信用价值和影响力的品牌、个人、平台和事件。

5.jpg

从创业发展时期的“产品优良,服务优良”到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资产优良,盈利能力优良”,在内涵延伸中,双良与时俱进,初心不变,向着更高要求转化。

2013年,双良作为创新驱动型企业,入选央视第一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全面展现中国在“绿色制造 节能环保”方面的自主创新。

6.jpg

工业大奖发布会上,双良分别获得企业奖和项目奖两项大奖。


从被中国制冷协会誉为“挽救了中国溴化锂制冷机行业”到入选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誉为“造福人类,大国重器”,从两度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到两度捧回被誉为工业界“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是双良的合作伙伴。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到今天,双良用一路的荣誉硕果写就了矢志不移兴民族工业,创民族品牌的扎实成绩。

7.jpg

质量是品牌打造的基础,双良早在1990年就建立了行业内经国家认定、保障产品设计功率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全性能测试台”。


在双良眼中,产品的品质就是企业的生命。在双良创业初期,为了更好的保障产品设计功率,双良建立了业内首家国家认定的全性能测试台,在生产线引入为每一台出厂机组严格检漏的氦质谱检漏仪,在产品更新换代之际,为了长远的信誉,双良更是不惜承担千万损失,果断割掉原先定制好的17台旧型号机组,为客户换发新一代产品。双良这一行为在行业内广为流传,赢得了社会的口碑。双良高标准严要求的种种保障,为的就是要把最好的产品交给客户。而与客户“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构建,更是源自双良每一次更高站位的服务攀升,牢固践行“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双良始终恪守“宁可承担经济损失,也不愿承担企业和产品的声誉损失”的经营铁律,秉承“先解决问题,后分清责任,一切为用户着想”的服务宗旨赢得了行业、社会的良好声誉。而这些富于特色的革新理念,也在时光流转中塑造了双良品牌,积淀成为宝贵的双良文化。


时至今日,双良已累计为社会提供了30000多台节能设备,相当于少建了25个60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节约3800万吨标准煤,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建27万公顷森林;为超百家用户提供了空冷系统,总容量84500MW,每年可实现节水28.3亿立方米。


双良已连续七年获得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等奖,每一个典型项目都是对双良品质的肯定。


在持续深耕绿色节能环保领域中,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双良不仅在公共建筑能源服务、工业余热利用、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供、多能互补清洁供热等重点领域不断树立行业典范,积攒下良好的口碑与市场,还在聚焦转型中大力发展“智慧能源管理、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水环境治理、碳基生物有机肥”四大创新产业,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添动力。

8.png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双良正深度解析国家战略要求,在“节能节水”和“新能源”两个层面推进技术革新,发挥资源配置优势,抢抓机遇进行有效规划和布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9.jpg

心怀“健康双良,国际双良,始终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集团”的美好愿景,双良将继续把握时代脉搏,以更高的科技,更卓越的产品,更好的服务,追求至善至美,为引领品牌建设新发展担当前行。


关键词:双良  荣誉认证   编辑:SXQ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标注为“产业在线ChinaIOL”的信息、数据及图片内容、报告及目录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产业在线”。

2、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转载是出于非商业性的信息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

3、约稿或长期合作,请联系本网。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产业在线所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