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美国商务部应本土企业伊莱克斯(Electrolux Consumer Products, Inc.)申请,正式对泰国输美的大型顶部安装冷藏-冷冻组合机(对应美国海关编码8418.10.0075)启动反倾销调查。据美方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自泰国进口该类产品金额达7656万美元,在同类进口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按照美国贸易调查程序,若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认定“产业损害”成立,泰国相关企业可能面临最高57%的反倾销税,对其出口构成直接威胁。
反倾销调查戏剧性转折:伊莱克斯撤诉
事件在2025年5月迎来戏剧性转折:起诉方伊莱克斯突然提交撤诉申请,美国商务部随即中止调查。这一变动暂时缓解了泰国企业的压力,但背后隐情值得关注——有分析指出,伊莱克斯在泰国设有生产基地,若反倾销税落地,其自身供应链成本将显著上升,这可能是促使其撤诉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政府突袭:泰国面临36%高额关税
然而,短暂的喘息并未持续太久。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突然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泰国输美产品加征36%关税,理由是“贸易失衡与市场威胁”。更值得警惕的是区域税率差异:东南亚邻国中,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分别适用20%、25%、19%的关税,泰国成为该地区唯一面临高额关税的国家,其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直接受损。
泰国对美冰箱冷柜出口现状:增长受限
泰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泰国对美出口的冰箱冷柜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分月度数据来看,受关税因素影响,4月、5月有少量原本流向中国的订单转移至泰国,但这一转移规模相对有限。产业在线测算认为,由于泰国在供应链及产能弹性方面存在局限,短期内其对美冰箱冷柜出口的增长幅度大致在10%以内。
若8月1日前双方未能达成协议,36%的关税不仅会冲击泰国冰箱等优势产业,还可能导致下半年相关出口大幅萎缩。目前,泰国正积极与美国展开谈判,计划效仿越南的让步模式,同时争取比越美协议更优惠的关税条件。但谈判结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转港贸易的流向可能因此调整;另一方面,依赖泰国原产地认证的组装工厂或将面临产业链布局的重新考量。
贸易争端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影响
伊莱克斯的撤诉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突袭,恰似两面镜子——前者反映了跨国企业在贸易博弈中的利益权衡,后者则凸显了政治力量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在这场由冰箱贸易引发的争端背后,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复杂困境,其韧性与应对策略将成为影响区域贸易格局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