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合肥举行的2025国家制造强国建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发表“高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的演讲,指出传感器作为信息科技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支撑作用——“发达国家传感器产业占GDP约1%,传感器+仪器约占5%,却能撬动国民经济50%-60%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高端传感器及仪器市场超80%被国外垄断,在疫情、国际贸易摩擦等突发事件中,传感器、芯片等高端硬科技产品面临产量减少、价格高涨等困局,广大中国企业,深受上游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卡脖子”之苦。
传感器对产业下游的拉动作用巨大,因此,近年来,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产业投资基金,均加大了对传感器产业的投入,中国传感器初创企业数量爆发,在不少新兴赛道,如激光雷达、六维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领域,投融资金额屡刷新高。
于2018年成立的深圳市汇投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汇投智控”),亦是这样一家在该背景下成立的国产传感器新兴企业,突围国产中高端传感器“卡脖子”困局。
注册资本超亿元,投资数千万建设传感器产线,国家特聘专家技术团队加持,高歌猛进的国产传感器新秀
资料显示,汇投智控创始团队此前在接触空调过滤材料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了解到气体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被广泛应用于空调暖通设备的环境监测中,而这些传感器大量依赖进口采购。
汇投智控创始团队敏锐地关注到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价值含量,且中国在相关领域的中高端传感器公司极为稀少,大量传感器产品进口自国外,于是在2018年——华为被美国全面制裁的前一年,公司管理层前瞻性地在深圳投资成立了传感器公司汇投智控,专注传感器及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汇投智控管理团队在企业管理、传感器技术研发、传感器市场营销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其中,技术专家团队拥有长期从事半导体芯片及微电子系统技术研究的国家特聘专家;在中国最大MEMS传感器公司、中国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公司等头部企业担任研发要职的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申报并完成研发交付的研发负责人等。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成立仅有7年的传感器初创企业,汇投智控注册资本过亿元,在中国传感器行业,注册资本过亿元的传感器初创企业并不多见,从中可见汇投智控创始团队对传感器业务的重视和企业发展资金的充裕。
在资金、技术、市场的多重加持下,汇投智控成立以来发展迅猛。

截止2025年9月,汇投智控建成了基于光散射、非分光红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化学、MEMS硅压阻、陶瓷电容、超声波等原理的多个传感技术平台,掌握从芯片设计、材料配比、到器件制造全流程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专利和软件著作达208项。
汇投智控与香港科大、南方科大等高校实现双向赋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路,推进了多项传感器及芯片研发,并已投入数千万元搭建全自动SMT生产线、自动化传感器生产线,实现了年生产各系列传感器200万套的一期产线。
目前,汇投智控已进入HVAC行业中头部客户、空净行业头部客户、地铁高铁车辆制造商等50余家行业头部公司的供应链中,汇投智控的迅猛发展,获得行业内外的认可。
2025年,汇投智控相继入选SENSOR CHINA“年度感知力量奖”、中国冷暖产业峰会“年度卓越品牌”及“年度卓越品牌”等名单。
SENSOR CHINA 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感器产业展会之一,已有10年历史,其“年度感知力量奖”由专家评审,表彰该年度中国传感器产业内表现出色的公司。

中国冷暖产业峰会是我国暖通空调产业的专业盛会,已举办17届,美的、海尔等著名家电巨头亦是该峰会的协办单位之一,其评选的“年度卓越品牌”、“年度卓越品牌”是该行业内权威榜单。
汇投智控入选相关榜单,展现了其传感器产品在中国暖通空调产业应用中的竞争力。

从气体到压力,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15%,布局AI+传感器,窥视这家未来传感器龙头的产业布局
由上文汇投智控的企业成立背景可以看到,汇投智控起步初期以气体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为主,并逐步向压力传感器、冷媒泄漏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等品类扩展,逐步构建起涵盖气体、颗粒物、扭矩、压力等多门类的传感器产品矩阵。
在这一过程中,汇投智控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连续多年超过 15%。近年来,公司进一步推进“AI+传感器”的战略布局,强化智能感知与数据融合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技术壁垒,推动企业从细分市场供应商向综合传解决方案提供商演进。
据官网显示,汇投智控目前拥有激光粉尘传感器、红外粉尘传感器、智能红外CO2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二氧化氯/TVOC传感器、冷媒传感器、甲醛传感器、智能多合一空气质量传感器、酒精传感器等十数条传感器产品线,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新风系统/暖通空调、环境监测、空气净化机、汽车、仪器仪表等领域。

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15%,近半数员工为研发人员,全流程自研带来定制化优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技术优势上,作为一家传感器Fabless企业,汇投智控已掌握从芯片设计、材料配比到器件制造全流程的自主知识产权,能自主设计MEMS芯片及晶圆,具备完整的方案开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汇投智控企业员工中,近半数为研发人员,主要以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组成,在以国家特聘技术专家为首的技术负责人带领下,团队具有强悍的研发能力,汇投智控已两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审核。
由于具备MEMS传感器全流程自研能力,汇投智控在传感器产品上,能提供高度定制化服务,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外形、螺纹接口、电插件等参数,如其MEMS压力传感器,采用自研MEMS晶圆,支持多种接口和螺纹定制。
此外,硬科技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的研发实力,意味着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最快地攫取蓝海市场份额。
这里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汇投智控近期推出的新品——HT8203冷媒泄漏传感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各国关注,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出台了多项强制性政策法规严格限制高GWP(全球变暖潜能值)制冷剂的生产和使用。
譬如,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2023年10月推出的《美国创新与制造(AIM)法案》,该法案进一步限制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欧美则在2024年4月提出两项新法规,对含氟温室气体(F-gases)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进行更严格的管控——相关法规在2025年1月份生效,并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HFC类化合物的“零排放”。
因此,曾经在空调、冰箱中广泛应用的R11、R22等传统制冷剂,近年来被R454B、R32等新型制冷剂加速替代。R454B、R32等新型制冷剂的ODP值(臭氧层破坏潜能值)为零,对臭氧层不具有破坏作用;GWP值较低,对温室效应没有影响,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
然而R454B、R32等新型制冷剂却有致命的缺点——容易燃烧具有毒性,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相关法规规定此类空调产品均需配备高可靠性、高灵敏度、高精度的冷媒泄漏传感器,以实时监测制冷剂是否泄漏。
如今,全球暖通空调行业正面临制冷剂大规模替换的变革,冷媒泄露传感器亦迎来庞大的蓝海市场。
在中国,汇投智控凭借全流程自研技术实力,成为率先提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冷媒泄漏传感器的厂商之一。
汇投智控的冷媒泄漏传感器HT8203,基于NDIR非分散型红外光吸收原理研发,能准确测量R454B、R32气体,响应速度快——τ90≤30s,使用寿命长——超过10年,可在-30℃~+60℃、0~95%RH的温湿度环境中正常工作,可完全覆盖空调、制冷系统、冷链运输等多个领域。

据汇投智控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未来研发投入占比将维持在不低于15%的水平,并与知名高校共建高端研发中心,形成“高校基础研究+企业中试验证+市场产业化”的协同模式,将聚焦关键技术领域,提高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效率,保持公司的技术竞争优势。
15%以上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满足当前科创板、创业板等A股板块对“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认定标准,这也折射出汇投智控在未来资本之路上的布局。
丰富的项目经验,多合一集成传感器提升客户产品竞争力
汇投智控已进入国内外50余家行业头部公司的供应链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大项目经验,能够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多种传感器产品组合。
如根据需求定制、提供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将气体、温湿度、粉尘等多种传感单元集成于单一模块的三合一或五合一集成传感器,减少项目产品安装复杂度,降低功耗,提升集成效率。
此外,汇投智控还具备集成显示终端的产品能力,便于用户直观读取数据,提升产品体验。
相关资料显示,汇投智控的融合传感器解决方案,相比传统传感方案体积缩小约40%,系统能耗降低30%。
多合一集成传感器有什么能力?
这里,以汇投智控的HT6204多合一传感器为例,HT6204集成了激光粉尘传感器、CO2传感器、TVOC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可同时检测颗粒物、二氧化碳、VOC气体(甲醛等)、温湿度等环境空气指标,这些数据均能以数字接口的形式统一输出。
HT6204多合一传感器相关量程、精度具有行业领先性,并且能够在-20~+65℃的环境温度,0~99%RH的环境湿度中正常工作,可满足新风系统、商用空调、智能家居、轨道交通、汽车、畜牧业、智慧农业、健康医疗等众多领域的应用需求。

AI技术加持,传感器变“聪明”
未来传感器的一个显著发展方向,就是变得更聪明——不单单能够感知数据,还能根据数据为用户提供决策。
在过去一段时间,虽然智能传感器的呼声很高,但其普及速度却较为缓慢,原因之一就在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制约,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将形成智能传感器的普及浪潮,譬如全球最大的MEMS传感器企业博世,就计划到2030年,将出货100亿颗智能传感器。
通过众多项目经验的积累,汇投智控已将A技术加持的传感器离线监测,整合到其传感器解决方案中,并可通过 OTA的方式进行远程升级和在线控制。
这里,汇投智控传感器AI方案的一个显著例子是,使用气体传感器检测空调过滤网堵塞情况,其预估准确率高达92%:
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和AI 机器学习模型的结合,我们做了一些预测性的决策能力。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我们跟过滤材料行业的公司做了一个滤网的监测传感方案。大家知道这个空调使用久了,里面的空气滤网就会堵,我们通过数据采集以及 AI 预测性的判断,可以针对滤网提供一些预警式的决策提醒,比如说这个滤网已经堵到什么程度了,会给到一个友好的提醒,提醒客户去更换它。那这一块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它的准确性可以达到92%以上。
冲击高端传感器卡脖子领域,切入医疗、人形机器人等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在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管理层团队带领下,汇投智控的传感器产业发展战略极具前瞻性。
在过去数年的发展中,汇投智控已建立了各类气体传感器、MEMES压力传感器的技术壁垒,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获得行业内外的认可。
据透露,未来汇投智控将进一步冲击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高端传感器领域——如MEMS一次性医疗压力芯片、氧气传感器,汇投智控计划将进入国产TOP 2的头部医疗设备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完成国产替代进程,打造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汇投智控也已布局扭矩传感器,并计划切入中国TOP 3 的头部机器人公司的协作臂市场,实现扭矩传感器的批量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汇投智控正考虑适时启动股权融资,引入产业头部基金,为后续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奠定基础,完成企业的蜕变。
结语
近几年,作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基础零部件,传感器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众多产业巨头投资/设立传感器子公司,加码传感器产品的研发,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切入这一具有广阔前景的硬科技赛道。
在这一背景下,拥有空气过滤材料背景的汇投智控创始团队,成立了这家新兴的国产传感器初创企业,并在团队资金、行业背景的加持下,迅猛发展,获得产业上下游的认可。
以汇投智控为代表的传感器初创企业,将成为未来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加快中国传感器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市场的冲击。
IOL观察
IOL刊物
数据云仓
报告
冷暖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