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巴西贝伦——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期间,格力电器携手全球赋能可持续倡议组织(GeSI)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从绿色制造到全球行动——可持续产业的数字化路径”的专题会议,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UN Global Innovation Hub)、隆基绿能、阿里云、腾讯等企业与机构代表齐聚,共同探讨制造业在全球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中的新路径,将可持续制造从企业层面的绿色实践,转化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系统性变革。
作为COP30特别活动之一,本次会议聚焦“数字化赋能可持续未来”,重点探讨数字创新、能效提升与产业脱碳的融合路径。会上,格力正式发布《共创绿色未来联合倡议书》,融合其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全球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行动框架,彰显出中国企业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责任与贡献。
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联合国全球创新中心主任Nitin Arora认为:“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的深度协作,需汇聚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与社区力量,通过前瞻治理与系统设计,赋予AI、自动化等创新技术以伦理属性、包容性与气候韧性,最终让创新成为促进公平、惠及全民的重要力量。”
GeSI首席执行官Luis Neves结合长期的实践观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三条核心路径:“一是应该将AI和数字平台视作基础设施建设,嵌入供应链、减排管理等场景;二是技术研发需坚持目标导向,服务于人类福祉与气候目标;三是推动工业抱负与气候行动深度融合,将智能制造打造为气候治理的重要支柱。”他呼吁全球加强跨领域协作,从而夯实公正能源转型的数字基础。
巴西格力副总经理程明威阐述了格力如何通过“核心科技”与“数字智能”双引擎,践行绿色制造理念。据测算,若广泛应用格力“零碳源”(光储空)系统等技术,到2050年可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000亿吨,相当于1160亿棵树百年的碳汇量,能够有效降低全球温升约0.5℃。目前,格力已为全球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项工程提供了这项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通过“绿色制造”、“数字创新”再到“全球行动”的三阶段规划,格力诠释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减碳进程中的现实行动与未来方向,证明绿色制造不只是格力的生产理念,更是企业的全球行动准则。
在会议中,“数字化”成为焦点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绿色转型已成为制造业的必答题,而数字化技术正是格力高效应对这一课题的关键工具。
格力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研发、制造与能源管理全流程,不仅显著提升了自身运营能效,更致力于输出可复制、可量化的解决方案,赋能全球价值链减排。
在中国,格力已建成6个再生资源基地,累计回收处理废旧家电超4700万台,实现碳减排约225万吨。在智能制造方面,通过数字化工厂体系建设,格力实现每15秒下线一台空调,生产效率提升80%,年减碳3.67万吨,用电成本下降25%。GeSI与多国能源专家对格力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数字化创新已成为制造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通用语言,而格力的实践为全球产业提供了清晰可行的技术路径。
此次专场会议不仅是格力向全球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的窗口,更是中外企业共商未来的合作平台。作为主办方之一,GeSI长期致力于以数字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格力与GeSI的合作,正是数字化驱动绿色变革的生动体现。双方共同倡议:通过开放技术标准、可衡量碳足迹体系和跨区域合作网络,加快产业链绿色转型进程。
会上,格力正式发布《共创绿色的未来联合倡议书》,呼吁全球各界携手行动。这一倡议基于格力在工业、建筑、交通、家居及大数据等关键领域的成功实践,提出以高效系统替代高耗能设施、以智慧管理替代低效模式的系统性方案,为全球制造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绿色升级,提供了一套透明、数据驱动且契合《巴黎协定》目标的行动框架。
未来,格力将继续深化全球合作,与国际伙伴共同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制冷普及与供应链减碳等方向,助力实现“人人可享的高效能”,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落地生根。
在全球气候治理迈入“行动时代”的今天,格力电器通过本次COP30专场,不仅展现出从绿色制造到全球行动的坚定决心,更以具体标准发布与深度对话,贡献了中国制造业的“气候行动方案”,为全球可持续产业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数字化路径。
从巴西贝伦的COP30现场,到遍布世界的绿色工厂,格力正以科技拓展绿色制造的边界,用数字创新为可持续产业注入新动能,在“公正能源转型”的全球图景中,描绘出充满希望的中国贡献。
IOL观察
IOL刊物
数据云仓
报告
冷暖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