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暖设备畅销欧洲,持续利好还是昙花一现
搜索

中国取暖设备畅销欧洲,持续利好还是昙花一现

2022-10-18 来源:产业在线ChinaIOL 作者:龙飞

由于国际局势紧张造成的能源危机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特别是欧洲,在寒冬即将到来之际,天然气价格暴涨,传统供暖方式成本大幅提升,以电热毯为首的取暖类小家电产品的需求量提升,这也给中国制造及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据海关数据显示,自今年7月以来,电热毯和电取暖器产品出口量激增,8月分别达到19.7%和11.5%。

640 (5).png


这种增长是持久延续还是昙花一现?在市场变化面前,业内企业的反馈也不尽相同,让我们一起从爆火的欧洲市场表现说起。

中国电热毯、取暖器畅销欧洲

本次能源危机对欧洲的影响最为深远,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7月,欧盟能源价格通胀年增长率达38.3%,其中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通胀年增长率分别达52.2%和31.1%。8月以来,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另据气象专家预判,欧洲今年11月和12月将更寒冷,且降雨和风都会减少,将对欧洲风力和水力发电造成巨大困难。

面临寒冬,欧洲供暖需求提升,中国与欧盟之间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家电出口规模加大。其中,电热毯的性价比最高。以在英国使用电热毯为例,电热毯的售价在亚马逊上普遍为50欧元~100欧元,而100W功率的电热毯开8小时,一晚只需0.42英镑(约合3.3元人民币)。整体而言,采用中国出口的取暖设备取暖,要比采用天然气取暖的方式便宜很多。

据产业在线整理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电热毯总出口量为1631.0万条,同比增长达到27.5%;而增长最快的大洲就是欧洲,出口量为395.8万条,同比增长58.7%。在欧洲国家中,德国进口中国电热毯103.7万条,同比增长140.2%,从规模到同比都是最高的。

德国电热毯需求量大涨的原因,据分析与其能源来源及气候相关。德国之前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度占比达到66.1%,故俄乌冲突和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对其影响很大;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除北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比较温暖外,其他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气候或山地气候,冬天气温较低,对取暖设备的需求量大。

除了德国之外,英国和荷兰的需求量也很大。今年1-8月,中国电热毯出口英国95.7万条,同比增长50.1%;出口荷兰62.9万条,同比增长高达68.9%。

640 (6).png


国内取暖行业主流企业表现波澜不惊

面对国外市场的订单大涨,国内的电热毯生产企业反应不尽相同。本次需求增长,获利最大的应该是浙江一带的中小型电热毯出口企业。在浙江慈溪有100多家取暖器生产企业,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企业反映,按照往年经验,出口欧洲的电热毯订单在9月中旬之后就很少了。但今年受欧洲需求增长影响,不断获得补充性订单。虽然电热毯出口概念成为市场追捧热点,但国内电热毯制造和出口的大型企业反应却比较平静。四川彩虹集团作为国内电热毯生产的龙头企业,表示已组建了海外市场开拓部门和服务团队,并在今年取得了一些电热毯出口订单,但订单数量低且总体金额小,未对公司收入产生实质影响。另一家涉及到电热毯出口的上市企业奥佳华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只是简单说明了其子公司MEDISANA有在欧洲销售电热毯产品,而对于具体业绩并未做过多强调。对取暖电器行业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

今年开年以来,由于2021年同期的高基数及产能转移影响,小家电出口市场总体低迷,大部分品类均出现了同比下滑。今年在能源危机背景下的电热毯出口“爆火”,可谓是为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对比国外厂商,我国小家电企业有两大优势,一是产品物美价廉,价格竞争力较强;另一个是快速的生产和出货能力,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此外,欧洲市场对电热毯产品智能化的要求比较高,而中国出口产品大多含有国产芯片以监测/控制温度。有些高端型号甚至包含蓝牙或其他科技,这也将进一步为中国芯片制造商创造更多商机。

而从整体市场的走势来看,中国取暖电器的出口暴增还属于短期现象,并未形成长期的规模化需求。电热毯这一类的季节性家电,有明显的销售淡旺季,并且需求受气候影响较大,故其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

若想长远立足于国际市场,国内取暖电器生产厂家还有许多方面要加强,如各国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习惯不同,很多国内常见的款式需要做改良;此外各国的电器功率及产品认证标准也不尽统一,特别是一直以来强调环保的北欧国家标准较高,这也就要求国内厂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电热毯   编辑:SJ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标注为“产业在线ChinaIOL”的信息、数据及图片内容、报告及目录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产业在线”。

2、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转载是出于非商业性的信息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

3、约稿或长期合作,请联系本网。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产业在线所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