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以每年近60%的速度增长,渗透率也逐年提升,至2024年已达到41.2%。产销总量已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连续三年占全球的70%。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出口量均再创新高,全年产量为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
下游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了热管理系统的规模增长,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销售规模达771亿元,其中内销额达到676亿元,同比增长20%。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智能化、信息化、自动驾驶等功能的不断完善,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规模预计会进一步扩大。
销售规模再创新高 品牌新势力涌入加剧竞争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场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叠加技术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升级,电子膨胀阀作为新能源汽车热泵车型的关键部件,产销规模不断拓展。据产业在线统计,截至 2024 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电子膨胀阀产销规模双双突破2700万只,同比增长均超46%。
从内外销结构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内众多车企大力投放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热泵车型在电子膨胀阀配置率的提高,直接拉动了电子膨胀阀的需求。对比2022-2024这三年的市场份额来看,“二八分”结构较为明显,其中2022-2023年间,内销市场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出口市场份额,占比明显提升,2023-2024年间基本保持稳定。
从行业竞争格局方面来看:在下游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热泵车型搭载率提升的背景下,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投入电子膨胀阀领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企业阵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三花智控、盾安环境、不二工机为主,均是在暖通空调领域久负盛名的头部品牌,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行业经验,敏锐捕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果断跨界布局车用电子膨胀阀赛道。与此同时,还有海力达、翰昂等在车用零部件领域实力强劲的品牌,也强势进军该领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技术创新迭代升级 2025保持强势增长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迭代的关键时期。技术革新依旧是行业前行的核心动力,电池领域的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固态电池技术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边缘,部分车企已宣布计划在新车型中搭载固态电池。
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有望大幅提升能量密度,显著增加车辆续航里程,同时提高充电速度与安全性,这将有效缓解消费者的 “里程焦虑”,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关键因素 。相应在热管理领域,电子膨胀阀也将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采用更轻量化的材料、更高的兼容性来应对热泵及CO₂冷媒系统。
市场层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5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到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750万辆,实现36%的增长,而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量中的重要力量。
在此基础之上,产业在线预计新能源热管理市场中电子膨胀阀的应用规模将攀升至3100万只。由于当前市场基数较大,内销规模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
特别提示:若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电子膨胀阀行业,请关注产业在线《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电子膨胀阀市场报告》。报告聚焦行业发展现状,在市场规模层面,详细梳理国内市场容量及增长趋势,帮您清晰把握市场蛋糕的大小与扩张方向;企业格局方面,不仅解析了三花智控、盾安环境等头部企业的市场表现与竞争优势,还对新兴参与者的崛起路径进行了分析,助您全面了解产业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