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升级全球关税战,呈现“基准关税+对等关税+额外加征”三重叠加效应,其中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被一路加征。对相关产业产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影响。
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六十多个经济体补充了额外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20%的对等关税,对日本实施24%的对等关税。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加上此前已经征收的20%关税,累计关税税率提高至104%。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提高到125%,立即生效。此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145%,125%只是“对等关税”部分。
就氟化工领域来看,美国“对等关税”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具体影响如下:
直接影响较小
部分产品被豁免:美国公布的加征对等关税产品豁免清单中,萤石(25292100、25292200)、氢氟酸(28111100)等10余种氟化工产品被豁免(具体豁免清单见本文附件)。这是因为萤石作为战略资源,美国本土产能有限,而又在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对其有广泛需求,难以摆脱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出口美国量有限:中国氟化工产品出口美国的体量较小,据产业在线统计,2024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主要含氟产品共3.5万吨左右,占此部分产品总出口的3.6%。尽管部分产品出口往美国的占比较高,但在出口量较大的产品中,出口美国的比例相对较低。以此来看,美国加征关税对于国内制冷剂直接出口影响甚微。
此前已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在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前,从中国出口美国的HFCs产品已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且与301关税叠加征收。如美国对我国出口的R134a、R125、R32及其混配物已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101.82%-285.73%不等)+关税”,在加征对等关税前就已承担了畸高的综合税率,出口量锐减,所以此次关税政策对这些产品的直接影响有限。
间接影响可控
下游产品需求受抑制:尽管部分氟化工产品本身不在加征关税范围内,但氟化工下游产品如家用空调、商用制冷、汽车等产品被纳入在内。理论上,美国加征关税会影响全球经济及终端需求,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传导,进而抑制下游产品售前及售后市场对氟化工产品的需求。
但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自2018年美国首次加征25%关税后,中国对美家用空调出口连年下滑。至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8年的24%降至不足10%。企业也将重心逐步转向新兴市场,分散风险。
当前,中国空调对美出口量占比已从2015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7.8%;对美出口额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13.5%,降至2024年的6.1%。且为应对关税与全球化趋势,中国空调企业加快在泰国、印尼等地设厂,通过“零部件出口+本地组装”或“转口贸易”方式规避关税。
因此,鉴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相关产品在其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且制冷剂下游产品具有刚需特性以及生活消费品属性,需求受抑制的程度相对可控。
加速产业高端化进程:中国高端氟化工产品如部分电子级或高性能的氟聚合物氟化液、含氟电子化学品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美国加征关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些高端产品的进口,不过也为国内企业推进氟化工产品国产化提供了机遇,促使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高端产品的自给率,加速产业高端化进程。
美国宣布开征“对等关税”后,各国政府和金融市场反应强烈,我国接连发布多项对美反制措施。由于我国氟化工原材料出口美国占比较低,且被纳入豁免清单,因此所受影响较小。
而我国第二代、第三代氟制冷剂已实行生产配额制,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尽管存在高关税,中国头部企业凭借全球80%以上的供应占比和定价权,仍能通过出口价格调整转嫁关税成本。同时由于美国制冷剂替代进程较快,市场主流产品以四代为主,已被纳入豁免清单,使得我国出口所受影响相对有限。
至于含氟聚合物产品,我国对美国高性能产品存在进口依赖,关税加征后此部分进出口会受到较大影响,这将进一步加速国内行业高端化进程。
总体而言,“对等关税”对中国氟化工行业的影响呈现“结构性分化、间接传导为主”的特点。当前,关税政策对氟化工产品出口直接影响有限,若长时间对立可能逐渐影响贸易关系和相关产业结构,倒逼行业加速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将成为核心驱动力。